调教视频

化育能源新动能,校企共筑双碳梦 ——22级能源化学专业学生赴能源企业实习侧记

添加时间:2025年06月17日 浏览:

5月12-24日,在学院和能源化学系精心筹划下,赵世强、贯佳、肖遥、许杰、张杭、葛勇杰、潘霜、吕晶晶、居治金、李林、董欢欢、吴星樵、王娟、肖小芬、蔡冬等教师团队带领2022级能源化学专业41名学生先后赴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金风科技等9家新能源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参观学习,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生动的形势政策现场课。通过校企产学研联动实现协同育人,增进学生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构建清晰客观认知,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助力化材学院培养适应新形势新机遇的能源化学领域创新拔尖人才。

师生们从赵山渡水力发电厂的水利枢纽探秘,到西湾风力发电场的风能技术解析;从温州能源博物馆的能源历史追溯,到双屿物流中心光伏电站的光电转换实践;从新材料研究院的前沿材料探索,到氢能研究院的绿氢全链条学习;从金风科技的智能风电产线体验,到宁德新能源、宁德时代的锂电产业深耕,见证着新能源产业新鲜血液的注入与成长。

调教视频 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与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需求,于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能源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能源转化与存储技术研发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调教视频 是国内第五个、浙江省第一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专业凭借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有力支撑,汇聚了能源化学领域的优质师资力量,配备了完善的科研创新训练平台。2025年首届34名毕业生升学率达55.88%,19人成功进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多名学生签约龙头能源企业,实现升学就业 “双丰收”。

附:能源研学侧记

第一站:5月12日 赵山渡水力发电厂(瑞安高楼镇)

同学们在肖遥和许杰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赵山渡水力发电厂实习。赵山渡水力发电厂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到访师生,并详细介绍了电厂概况。作为飞云江干流中游的关键水利枢纽,赵山渡工程不仅是珊溪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更是一座集供水灌溉、发电、防洪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利设施。目前电厂配备的两套发电机组在区域水资源调控、防洪抗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实地参观了电厂的整体布局、发电机组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重点学习了水坝泄洪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防腐维护等实践知识。活动尾声,导师还带领大家欣赏了园区的秀丽风光,通过讲述流域的人文历史,激发了化材学子对温州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为未来留温发展埋下了文化的种子。

第二站:5月13日 西湾风力发电场(平阳西湾)

同学们在董欢欢和居治金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湾风力发电场实习。平阳西湾风力发电场作为温州市首个风电项目,由负责人导师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风电场的整体布局与运行概况。该发电场共安装20台单机容量750千瓦的风电机组,配套建设35千伏开闭所,年设计发电量达3575万千瓦时,为区域清洁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观察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柜及配电装置等设备,结合导师对塔筒、叶轮、机舱等核心部件的讲解,系统掌握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针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导师指出地域条件对风能利用的关键性限制,并客观分析了风力发电兼具环保优势与地理约束的特点——既具备能源可再生、零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小的显著优点,又存在对风资源分布高度依赖的天然短板。此次实习将课堂理论融入实际场景,使同学们直观认识到风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挑战,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认知的双重提升。

第三站:5月14日 温州能源博物馆(鹿城)

在赵世强和李林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温州能源博物馆,经讲解员的专业解说和观看影视资料,沉浸式体验了温州工业文明,感受了能源生态的发展脉络。业遗存展区内,锈迹斑斑的冷凝管、汽轮机基座,以及声光电技术重现的锅炉烈焰场景,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展现出重工业的独特魅力,也让同学们对博物馆有了新的认识。从五马街首盏电灯亮起,到东屿电厂的辉煌历史,同学们体会到电力发展背后的奋斗历程。能源认知展区通过档案和口述,呈现燃煤发电的污染问题,同时以氢能制备演示、核电站模型等展项,具象化“双碳”等概念,明晰能源革命路径。同学们由此认识到不同能源的特点与利弊,深感需合理用能、加强环保、推广清洁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站:5月15日 温州交运双屿物流中心-光伏发电站

同学们在肖小芬和王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温州交运双屿物流中心-光伏发电站实习。光伏发电站的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电站布局。太阳能光伏板是核心,其通过光电效应实现光能到电能转化;控制柜可实现发电系统的启动、关闭及紧急停机等操作;配电装置用于电能的输送与分配。这里的光伏发电站利用屋顶等区域,铺设多组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配套建设相关配电、控制设备。接着,同学们参观光伏发电关键设备。在参观设备时,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光伏发电的优缺点。此次参观,让大家在实际场景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入了解光伏发电基本原理与应用,收获满满,也助力大家认识新能源利用的意义与价值。

第五站:5月19日 调教视频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同学们在潘霜和葛勇杰老师带领下,走进调教视频 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在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新材料研发前沿,感受产学研融合的创新魅力。在参观过程中,研究院负责人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定位与功能布局,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了研究院拥有的国内先进的材料制备、性能测试与分析设备。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了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科研中的应用。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老师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同学们对科研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先进设备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的强有力支持。作为区域新材料创新的重要平台,研究院聚焦能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方向,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技术认知的拓展,更是一场创新思维的启迪。通过实地接触行业前沿,学生们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为未来科研或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站:5月20日 调教视频 氢能研究院

同学们在蔡冬和吴星樵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调教视频 氢能研究院实习。在氢能研究院导师团队的专业引领下,同学们踏入氢能科研的奇妙天地。大家有序参观了氢能制备、存储与应用相关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先进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高压储氢罐等设备,深入了解氢能从“绿电制氢”到“高效用氢”的全链条关键技术。通过导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明晰了氢能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研究院在攻克氢能产业瓶颈上的科研努力。此次实践,不仅让同学们对氢能这一前沿清洁能源领域有了系统性认知,更激发了大家投身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的热情,为未来探索零碳能源之路埋下充满希望的种子。

第七站:5月22日 金风科技集团

同学们在吕晶晶和张杭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金风科技集团实习。在金风科技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沿着工业流线深入探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厂房内井然有序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流水线——巨型叶片在智能传送带上徐徐转动,工程师们通过智能监控屏实时校准工艺参数,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精密与高效。随后,跟随工程师听着他介绍风机的各种性能:在研发实验室,20兆瓦级机组多自由度测试平台正在模拟极端气象条件下的机组性能,百米级叶片实验台以毫米级精度检测材料韧性;智能生产线上,将机舱叶轮的生产周期从5天压缩至4天,效率提升43%的背后,是脉动式生产线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完美融合。实习尾声,巨型机组仍在天际线勾勒着绿色能源的轮廓。那些旋转的叶片不仅是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载体,更是风电人以创新为翼、逐梦深蓝的时代注脚。带着这份震撼与感动,同学们将以更炽热的求知欲深耕专业领域,愿做绿色能源革命中的一颗“螺丝钉”,让青春在“碳路者”的征程中闪耀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光芒。

第八站:5月23日 宁德新能源 (福建 宁德)

5月23日,在赵世强和张杭老师带领下,能源化学专业师生走进宁德新能源。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标杆企业,聚焦消费电子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元宇宙及家庭储能等领域,以技术迭代速度快、产品性能稳定著称。企业技术专家首先带领同学们参观多功能展厅,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模型,系统介绍了锂离子电池从正极、负极材料研发到电芯组装、性能测试的全流程技术体系,重点讲解了高能量密度电池、快充技术等行业前沿成果。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同学们近距离观察自动化产线——机械臂精准抓取电极片进行叠片封装,视觉检测系统对电池外观与内部结构进行微米级精度筛查,数据看板实时更新良率、能耗等关键指标。专家特别分享了企业在绿色制造方面的实践:通过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实现生产用水95%回收利用,引入光伏电站满足15%的厂区用电需求,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环保”的双轮驱动理念。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就“电池回收技术商业化进展”“固态电池研发难点”等问题踊跃提问,企业导师结合产业案例逐一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第九站:5月24日 宁德时代 (福建 宁德)

5月24日,赵世强和张杭老师带队走进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领域,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其产品覆盖动力、储能、回收全产业链,技术实力与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在智能化生产基地,前工序车间的电极涂布工序实现了浆料厚度误差几个微米的精准控制,辊压设备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压力参数以提升极片一致性;后工序环节,全自动模组组装线采用视觉引导机器人完成电芯焊接,100%在线X光检测确保每颗电池的内部结构无瑕疵,质量是刻在每个工序里的细节。企业导师的细致讲解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从材料分子设计到系统集成创新,背后不仅是技术攻坚,更是对资源循环利用、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担当。看着高速运转却秩序井然的产线,同学们切实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

两周时间里,师生们的足迹覆盖水电、风电、光伏、氢能、锂电等多元能源领域。每一站实习,都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在水电站领悟“水能高效转化”的工程智慧,在风电场思考“风能利用的地域约束”,在光伏电站探索“光电效应的产业化路径”,在氢能与锂电龙头企业触摸“前沿能源技术的创新脉搏”。通过与企业导师、科研人员的面对面交流,同学们不仅系统梳理了能源产业链的技术脉络,更明晰了“安全、高效、环保”的产业发展核心逻辑,深刻认识到“能源革命”背后需要兼具技术创新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此次实习作为调教视频 能源化学专业“产学研融合育人”的生动实践,不仅搭建了校企协同育才的新平台,更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扎根能源领域、助力绿色发展”的理想种子。正如同学们在实习日志中所写:“从课本到产线,我们看到了能源技术的‘落地模样’;从实验室到车间,我们读懂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真正含义。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以更扎实的学识、更饱满的热情,在‘双碳’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一审:李嘉丰

二审:赵世强

终审:王晓华